当前位置: 首页 >> 自律攀大 >> 自律文汇 >> 正文
自律文汇
慎独于心,自律于行
2022-06-17      文学院      范俊      点击数:

慎独,出自《礼记·大学》: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只有真心诚意地按照道德规范行事,才能慎独于心、自律于行,严格地约束自己。慎独,是指在独处时克己慎行,即使在别人看不到、听不见的地方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始终秉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信念。人生在世,有千万种诱惑,然而甘于淡泊,乐于寂寞,静坐常思己过,才能征服自己,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严修身,贵慎独,毋自欺,毋欺人。”在孤独中坚守不欺人、更不自欺的自律行为,是对慎独的最好诠释。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干扰、压得住贪欲,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和行为准则,严于律己、紧守本心,谨慎从事、知行合一,合乎君子之道也。真正的君子在独处中也能谨慎不苟,坚持表里如一的自律精神,

古人云:“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远看古人先贤,他们的自律无时无刻不体现在行为上,无论是元代时许衡的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又或是清代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对于慎独的坚守,他们做到了始终如一。

《礼记·中庸》提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是在无人时、细微处,如履薄冰,始终不放纵、不逾矩。汉代名臣杨震对企图贿赂他的人说道:“岂可暗室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他看重自己的道德操守,忠实于自己内心,严格约束自己,实现了无愧于心的价值追求和道德信仰,因此流芳百世。慎独,是一种自我约束精神,也是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

慎独是儒家文化传承千年的璀璨标识之一,是经过历史与实践检验的修身养性之真理,是当代大学生的入德之方,与自律精神有着内在的联系。

作为当代大学生,明德砺志、博学笃行实为立身之本,慎独于心、自律于行更能完善自身道德品格。慎独于心,在于心怀真诚,荀子曰:“不诚则不独,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真心诚意的美德是慎独的关键与核心。口中所言皆应出自肺腑,语出之理也当极尽恪守,这世间口若悬河、信誓旦旦之人太多,然而言必行、行必果之人却是寥寥无几,皆因心不诚,则不“独”矣。自律于行,在于慎始慎终,“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良好的生活习惯应当一以贯之,自律非一日之功,更贵在持之以恒。

慎独是加强自我教育、塑造道德人格的根本途径,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培养自律精神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慎独于心,自律于行,是探寻自律之道,使善恶界限分明。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而后笃行之。慎独为入德之方,自律为笃行之本,明德志,博学笃行,每一个大学生都应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