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攀大要闻 >> 正文
攀大要闻
【十三五•攀大印记】坚持立德树人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记“十三五”大学生素质教育
2021-03-22      学工部 校团委      周传兴 王鹃 郑晋维      点击数: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三五期间,学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为工作理念,健全素质教育体系,建强大学生素质教育队伍,推进学生素质教育与管理、服务工作有效结合,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专业文化知识学习,加强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美育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形成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营造人人均能成才的氛围,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建强大学生素质教育队伍

立足学校办学理念,探索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逐步满足学生全方位素质拓展需要。构建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引导工程、专业素质教育深化工程、人文综合素质提升工程、身心健康素质培养工程、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拓展工程五个模块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

学校制定了《攀枝花学院第二课堂建设实施办法》,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促进第一、二课堂有机融合。把第二课堂分为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类、文化沟通与交往能力类、社团活动与工作履历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技能培训与其他相关类六大板块,从2018级学生开始全面铺开,规定本科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15个学分,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注重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发展,建强学工队伍、学团干部、心理咨询、学生家长、校友资源、关工委等“六支队伍”,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水平提供了坚强的人才队伍保障。学校现有专兼职辅导员97名,同时全面落实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要求,完善辅导员考核评价制度,实施辅导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升计划,鼓励辅导员提升学历、评定职称、参加职业培训和开展学生工作研究;打造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现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4名,校内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7名,同时建起了一支学生身边的“学生心理健康委员”队伍;组织用好学生家长、校友资源,通过事迹报告会、座谈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挖掘老同志潜力,扩大关工委队伍,完善校院关工委工作网络,在理论宣传、教学督导、心理咨询、帮困助学、就业指导等方面,发挥老同志的专长,促进青年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

以理想信念为核心  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抓好载体创新。十三五期间,学校开展了各类主题教育活动500余次,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全面深化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离校专题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党团支部进公寓等,引导大学生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重走背水小道 传承三线精神”主题教育活动

深化“青马工程”培训,抓好骨干培育。坚持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培养与自我教育相结合、阶段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教育引导与满足需求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理论学习、文化滋养、廉洁教育、导师引导、实践淬炼、总结提升等培训内容全新打造“青马工程”,引导大学生骨干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加强大学生骨干能力素质和作风建设。十三五期间,“青马工程”校级团校培训已成功开展了5期,全校共有1000余名团学干部参加了校、院两级团校培训。

“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开班仪式

线上线下引领统筹推进,抓好阵地建设。以“青春攀大”官方微信平台为基础,做好主题宣传,丰富内容供给,打造青年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的文化产品;以“易班”平台为中心,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综合体。“青春攀大”粉丝量已突破20000余人、累计发送图文消息达2000余条,“易班工作中心”两次获得“四川省优秀易班工作站”称号。以三线建设、大学生成长成才为主题,坚持举办“阳光讲坛”“阳光微讲坛”系列讲座100余场。

“青春攀大”发布内容截图

以学风建设为抓手  提升大学生专业素质

健全完善制度,规范学风建设。制定了学业预警、奖助优评选、违纪处分、综合素质测评、班级目标管理、文明寝室创建等10多项规章制度,促进学风建设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健全了学校对二级院系、二级院系对班级、班级对学生个体的学风建设三级考核机制,切实开展学风建设活动。

加强学业帮扶,指导学风建设。落实专业导师制,积极组织专业导师、辅导员、关工委老师对学生进行帮扶,加强学生分类预警和分类指导机制建设,确保学生分类预警工作取得成效,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优秀典型示范,引导学风建设。通过开展优秀班集体、优秀团支部、优秀文明寝室、特色寝室等优秀集体评选,校园之星、优秀大学毕业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等优秀个人评选活动,编印《榜样的力量》优秀大学生事迹读本,开展“星路历程”成长报告会和优秀大学生事迹报告会等,以优秀典型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2017-2018学年“五四”表彰

以文化活动为载体  提升大学生人文综合素质

以深化改革为导向,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发挥社团育人功能。通过社团的组建,社团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现有67个注册社团,社团类型分为思想政治类、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类、文化体育类、志愿公益类、自律互助类共七类。每年社团文化活动节期间举办10余项校级精品活动以及各类社团活动达100余项,参与人数达13000余人次;学生社团质量逐年提高,大学生心理协会获得四川省大学生优秀社团称号,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获“飞young之星”四川省百佳魅力社团称号。

社团文化活动节现场

大力开展学生科技活动与创新创业竞赛,迸发创新育人活力。通过科技活动及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扎根专业,努力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职业能力高级专门人才以“科技文化艺术节”为平台,以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赛事活动为载体,开展涉及科技类、文化类、艺术类等多个领域的科技活动与创新创业竞赛。十三五期间,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奖5项,省级银奖16项,省级铜奖48项。在国家领导人大力倡导的互联网+”大赛中,共计获得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4项,省级金奖6项、银奖18项、铜奖47项,并获得全国首届移动互联网创业大赛团体总冠军,连续五年获得优秀组织奖。

我校第三届“创青春”四川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证书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全省金奖项目

打造多种形式的校园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彰显文化育人魅力。通过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培养大学生人文情怀,服务青年学生个性发展。结合办学特色和定位,融入“三线建设”文化元素,打造木棉系列(木棉阳光社团文化活动节、木棉花开科技文化艺术节、木棉雅韵系列文艺活动、木棉青创大学生创新创业系列活动)和“一院一品”文化活动品牌。十三五期间,开展各类品牌活动600余项,参与师生达10万余人次,文艺类活动获省级奖项38个,校园文化活力充分释放,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郁。

大艺节一等奖作品——莲花之地

建立校外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突出实践育人实效。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培养胸怀天下的品德。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实践与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创造性提出了“综合开展·统分结合·项目主导”新模式,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公益性劳动。十三五期间,共组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200余支,覆盖学生人数达2万余人,学校团委被评为2019年国家、省“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助力文明城市、文明校园创建。十三五期间,100余名优秀毕业生加入到服务西部的队伍、1300余名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到“逐梦计划”中,学生志愿服务时长达12000余小时。

学生志愿者参加保护长江中上游生态环境——珍稀鱼类放养活动

以强化服务为关键  提升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构建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积极推进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学工人员、辅导员具备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建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不断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常态化开展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心理健康测试。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五四运动100周年 攀大学子齐唱《我和我的祖国》

广泛开展体育活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坚持每年开展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等体育竞赛活动;各二级学院结合本院特色广泛开展以年级、班级为单位的各项新颖活泼的趣味性体育活动或竞赛;各团学组织以体育社团、宿舍、个人等为单位,广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竞赛和课外锻炼活动,引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健康生活。十三五期间在全省大学生体育竞赛中获奖259项,国家级比赛获奖2项,学生体质达标率为93.07%

完善资助育人保障,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学校建立了奖、助、贷、勤、减(免)五位一体加绿色通道(“5+1”)大学生资助关爱体系,打造资助育人品牌。全面加强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资助育人活动和热情到位的人文关怀,实现资助育人的有机结合,使贫困生在经济脱贫的同时,心理脱贫、精神脱贫。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出发;眺望,是为了锚定前行的方向。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我们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对标自律攀大人要求,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聚焦重点工作,完成时代答卷,为学校建设应用型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编辑/刘忠良;审核/周传兴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