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川西南雅安、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州、攀枝花等地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地,也是藏彝走廊多族群文化之地,涵养了丰富的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为进一步丰富川西南乡村文化内涵,传承农耕文化基因,6月下旬至7月上旬,生化学院和校团委师生联合组建“自律青春 耕读传承”实践队,赴茶马古道于川西南、云南途径之地,通过走访、参观、田野调查、劳动体验、文化对比等方式,以青春践行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历史印迹。
探寻古道遗风 赓续文化使命

腰间小萝筐、头戴草帽,在海拔1200米的山顶采茶,体验茶文化……实践队在雅安茶山开启实践体验。博物馆内,保留着传统茶制作工艺、背夫运输茶叶照片,回顾着那段“以茶易马”的辉煌。

在雅安荥经县黑砂博物馆、荥经县博物馆、四川荥泰茶业、中国藏茶村、四川省藏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博物馆,队员们在一个个古迹中追寻茶马古道的印迹,也在实践中体会到当时茶马古道这条“天路”的艰、险、难,认识到茶马古道对中华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在博物馆的参观中了解藏茶的起源和发展,感知茶文化的魅力;在现代化生产线的参观中了解藏茶在发展道路上的创新,感叹着历久弥新而不衰的中国文化,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需在青年一代接续践行。
梦回茶马古道 感知历史荣光

在茶马古道川藏线上,雅安是起点,而康定则是重要中转站。实践队来到茶马古道荥经县城北新添镇的新添驿站,新添驿站是运输途中背夫的休息地,是当时雅安、荥经、天全三地物资交流的重要集市。作为一个地区性大型贸易点,康定锅庄是茶马古道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康定锅庄社会经济功能高,是客店、货栈和商业中介为一体的特殊商业机构,便于各民族交易,沟通商业信息,充任商人之间贸易的媒介,是茶马古道川藏线上民族贸易的代表符号。
在茶马古道滇藏线上,云南驿和巍山也对茶马古道起着重要作用。云南驿是我国古代西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和交通枢纽,由古驿站、大马店、客栈、商铺等有机组成,功能完善,云南驿古建筑群是研究我国西南古驿道、驿传系统人流、物流、经济流、文化流等的实物史料。巍山(蒙化)是南诏的发源地和腹心,也是茶马古道中枢关驿,唐代以来经过此地形成了“三进三出”的茶文化传播通道,地位与茶马古道川藏线的康定类似。
寻访民族文化 传承农耕精神
实践队走访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收集有关习俗、宗教、民族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整理凉山州有关农牧业的发展等的文化资料。博物院中,一张张图片、一排排农耕器具、一个个场景,都在述说着彝族农耕文化变迁和发展。
红墙青瓦、高墙深巷、错落有致,实践队穿梭在迤沙拉村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间,参观有彝族服饰、农耕器具、乐器等老物件的村史博物馆,伴随着羊皮鼓舞的律动,在体验当地特色文化的同时了解农耕文化发展历史。

新山村傈僳族乡作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四川省最美古村落、四川省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基础资料,已成为四川省文化和旅游扶贫典型案例材料。通过访谈5项省级非遗项目、1项市级非遗项目和11项县级非遗项目的信息,实践队重点了解“约德节”、民族舞蹈、织布技艺和刺绣技艺等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资料,在实践中体验少数民族文化的独有韵味。


在雅安荥经县博物馆、甘孜藏族自治州博物馆、中国藏茶村、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云南驿、茶马古道博物馆、巍山南诏博物馆、攀枝花米易县僳族乡新山村、攀枝花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彝族村等地,实践队以“观—思—听—写—集”的实践模式,深入挖掘寻访川西南特色农耕文化的历史和内涵,收集有关茶马古道、藏茶的历史和文化、藏羌彝走廊商贸文化、民族迁徙的农耕文明研究资料,以青春践行和传承优秀传统农耕文化。
通过本次调研,实践队初步掌握了川西南特色农耕文化相关的史料及研究成果,基本弄清了特色农耕文化相关资料的存地、存量、存况,以及相关的历史底蕴、文化生境。下一步,实践队将整理所收集的资料并形成调研报告,为川西南乡村文化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袁双云;审核/张颖)